對于資金有限的初創公司來說,做小程序絕不能“大而全”,必須“小而美”,把每一分錢和每一份精力都花在刀刃上。
作為您的AI顧問,我為您梳理了前期必須想清楚的3個核心問題和具體要做的重點工作。
在寫第一行代碼、設計第一個界面之前,必須和創始團隊一起,把這三個問題討論得清清楚楚,并達成共識。
問題本質:避免自嗨。你不是在做一個“你覺得很棒”的產品,而是做一個“用戶真的需要”的產品。
需要想清楚:
目標用戶:他們是誰?(年齡、身份、興趣、消費能力)越具體越好。例如:“一線城市的25-35歲白領女性”就比“年輕人”好。
核心痛點:他們現在有什么問題?是怎么解決的?我們的解決方案比現有方案好10倍嗎?
價值主張:用一句話說清楚,為什么用戶要放棄舊習慣,用你的小程序?例如:“一個專門幫你找到附近小眾咖啡館的打卡工具”。
問題本質:避免“上線即鬼城”。沒錢砸廣告,就必須設計出自增長的機制。
需要想清楚:
冷啟動:前100個種子用戶從哪里來?(朋友、朋友圈、垂直社群、線下地推?)
留存關鍵:用戶第一次使用的“Aha! Moment”(驚喜時刻)是什么?是什么功能或體驗能讓他第二天還想打開?(如:有趣的生成海報、有用的每日資訊、有優惠的簽到)
裂變機制:用戶有什么自發分享的理由?是為了炫耀(生成酷炫海報)?是為了獲利(分享得優惠券)?還是為了求助(拼團砍價)?
問題本質:避免只燒錢不造血。即使早期不賺錢,也必須驗證盈利的可能性。
需要想清楚:
直接銷售:賣商品、賣課程、賣服務。
傭金/抽成:平臺模式,促成交易后收費。
廣告:流量大了之后接入廣告聯盟。
增值服務:基礎功能免費,高級功能收費(會員、VIP)。
變現模式:哪種模式最接近我們的業務?
最小化驗證:哪個功能點最可能讓用戶付第一筆錢?哪怕只有1元?先驗證這個。
圍繞上述三個問題,您可以按以下優先級開展工作:
手動模擬MVP:在開發前,用最“土”的方式模擬核心流程。
例如:做一個“代買菜”小程序前,先自己用微信朋友圈、excel表格和微信群跑通整個服務流程。這能幫你驗證需求是否真實,并理清業務邏輯。
繪制核心流程圖:在白紙或白板上,畫清楚用戶從進入小程序到完成核心動作(如下單、發布、分享)的每一步路徑。路徑必須極短。
設計關鍵界面:只需設計3-5個核心頁面(首頁、核心功能頁、支付/提交頁、個人中心),無需追求完美UI,能表達清楚即可。可以使用墨刀、Figma等免費工具。
找目標用戶訪談:帶著你的設計和想法,去找至少10位符合你目標用戶畫像的人聊天,收集最真實的反饋。這是最值的一步。
尋找靠譜的開發者:
選項A:找兼職/自由開發者。在程序員社區、朋友介紹下尋找,成本相對較低,但需要你有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。
選項B:使用 SaaS 工具或模板。如果業務非常標準(如電商、點餐),可以考慮有贊、微盟等模板,但定制性差。
選項C:技術合伙人。這是最佳長期方案,用股權吸引一位技術聯合創始人。
開發原則:“最小可行產品”
核心:只做一個核心功能,把它做到極致。砍掉所有“錦上添花”的功能(比如復雜的動畫、二級頁面、冗長的教程)。
示例:如果你做美食點評,第一期只做“發布圖文點評”和“看點評”功能,砍掉“好友系統”、“排行榜”、“積分商城”。
自己承擔運營角色:
創始人必須自己負責上線后的內容填充、用戶反饋回復、社群維護等工作。這不僅能省錢,還能讓你最直接地感知用戶。
種子用戶導入:將第一階段訪談的用戶拉入群,作為第一批種子用戶,邀請他們內測,并給予他們“創始用戶”的榮譽感。
“人肉”推廣:
混跡于所有目標用戶所在的微信群、豆瓣小組、知乎話題,真誠地分享價值(而不是硬廣),適時地推薦你的產品。
鼓勵種子用戶分享,并給予實質獎勵(紅包、特權、禮品)。
數據驅動迭代:
利用微信小程序自帶的數據分析工具,看用戶來源、停留時長、流失節點。
每周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,修復bug,優化體驗,快速迭代。
功能越少越好:你最大的優勢是靈活,而不是功能全面。功能少意味著開發快、成本低、問題少。
溝通比代碼重要:作為創始人,你要花80%的時間在外部(找用戶聊)和內部(跟開發者聊),確保做出來的東西是用戶想要的。
準備迭代,而非發布:第一個版本注定是不完美的。它的唯一目的就是驗證核心假設,從而決定下一步是改方向(Pivot)還是加速。
忘掉“完美主義”,擁抱“簡陋但高效”。祝您的初創項目順利啟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