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程序審核,是許多開發者心中的“玄學”。辛辛苦苦開發完成,一提交審核,卻換來一紙冰冷的“審核未通過”,心情瞬間跌入谷底。
其實,小程序的審核并非無跡可尋。它有一套明確且嚴格的規則(《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》)。絕大多數審核被拒,都是因為踩中了平臺明令禁止的“雷區”。
作為一名經歷過無數“腥風血雨”的開發者,我為大家盤點了那些最高頻的“雷區”,助您一次過審,暢行無阻。
這是新手最常踩,也是最致命的坑。小程序提供的服務必須與選擇的類目絕對匹配。
常見死法:
做了個電商小程序,卻選擇了“工具”類目。
提供了在線咨詢功能,卻未選擇“社交”類目。
涉及食品銷售,但未上傳《食品經營許可證》。
做了社區論壇,但未選擇“社區/論壇”類目并提供相應資質。
避坑指南:
仔細研讀類目說明:?在微信公眾平臺后臺選擇類目時,每個類目下都有詳細的“適用范圍”和“所需資質”說明,務必逐字閱讀。
提前準備資質文件:?如果您的服務涉及特殊行業(如電商、社交、醫療、教育、餐飲),請務必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營業執照、行政許可、備案證明等。
寧可多選,不可錯選:?如果您的服務同時符合多個類目,可以同時勾選,確保覆蓋核心功能。
平臺審核員會逐一測試您小程序的實際功能,確保與您提交的簡介、標簽、截圖完全一致。
常見死法:
簡介說是“工具類”,實際是個內容商城。
截圖是A功能,實際打開是B功能。
小程序名稱和簡介中包含了平臺禁止的營銷敏感詞,如“最便宜”、“全國第一”、“獨家”等。
避坑指南:
實話實說:?小程序簡介、名稱、標簽、截圖必須真實、客觀、準確地反映小程序的實際功能。
規避敏感詞:?在描述中避免使用《廣告法》明令禁止的絕對化用語和虛假宣傳詞匯。
微信對小程序的內容管控極其嚴格,任何違規內容都會導致立即被拒。
常見死法:
UGC(用戶產生內容)風險:?小程序內有論壇、評論、聊天等功能,但未設置內容安全接口進行實時審核過濾,存在涉黃、涉政、暴恐、謠言等風險內容。
侵犯知識產權:?未經授權提供影視點播、音樂播放、小說閱讀等內容。
提供任何形式的測試類內容(如星座、算命、性格測試)且無相關資質。
避坑指南:
接入內容安全API:?凡是存在用戶發言的地方,必須接入微信提供或第三方的內容安全審核接口,實現7*24小時實時監控。
版權清零:?確保小程序內所有內容(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)都有合法版權或授權。
規避高危領域:?除非有強大資質和審核能力,否則盡量不要觸碰社交、社區、內容聚合等高風險領域。
小程序的設計理念是“即用即走”,體驗不佳也會成為被拒的理由。
常見死法:
強制授權:?一進入小程序就強制用戶授權手機號、地理位置等信息,否則無法使用。這違反了“用戶自主選擇”的原則。
交互體驗差:?小程序加載緩慢、頁面卡頓、主要流程存在明顯的BUG或死鏈。
誘導分享/關注:?強制用戶分享或關注后才能使用某項功能,這是明令禁止的行為。
避坑指南:
優雅授權:?在真正需要用戶信息的時候(如下單、領取優惠券)再彈出授權窗口,并給予用戶“暫不授權”的選項。
充分測試:?在上線前,進行多輪、多機型的測試,確保核心流程暢通無阻,性能達標。
尊重用戶:?徹底杜絕任何形式的強制分享和關注。
微信不希望小程序生態變成純粹的廣告場,因此對商業營銷行為有諸多限制。
常見死法:
小程序頁面中存在漂浮的廣告、或者干擾用戶體驗的彈窗廣告。
涉及虛擬支付(如購買VIP會員、付費課程、游戲充值)的內容類小程序,在iOS端是明確禁止的。安卓端也需通過特定方式接入。
提供直接下載APP的引導或鏈接(特別是iOS端)。
避坑指南:
遵守平臺支付規則:?尤其是iOS端,虛擬商品支付必須使用IAP(蘋果內購),但小程序目前不支持。通常的解法是改為引導用戶到公眾號、APP或H5進行支付,或采用其他合規的商業模式(如廣告)。
廣告形式要合規:?如需接入廣告,請使用微信官方的“廣告組件”,而非自行引入第三方漂浮廣告。
避免直接引流:?不要在小程序內提供明顯的APP下載引導。
總結:
小程序審核不是“玄學”,而是一場開卷考試。《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》?就是唯一的考試大綱。
提交審核前,請務必進行如下自查:
類目與資質:?類目選對了嗎?資質上傳了嗎?
內容與功能:?功能與描述一致嗎?內容是否合規?有UGC的是否接了安全接口?
用戶體驗:?是否強制授權?是否有致命BUG?是否強制分享?
商業規范:?是否有違規廣告?虛擬支付處理是否合規?
一次細致的自查,勝過十次盲目的提交。祝您下次審核一次通過!